语言选择: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

新闻资讯

​​国产大尺寸OLED蒸镀设备突破:从追赶到超越的五年攻坚

近年来,随着OLED显示技术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渗透,大尺寸OLED面板的需求持续增长。然而,高端OLED蒸镀设备长期被日韩企业垄断,尤其是日本Canon Tokki的蒸镀机几乎占据了全球80%以上的市场份额,严重制约了中国OLED产业的自主发展。近日,上海微电子装备(SMEE)宣布其自主研发的8.5代OLED蒸镀设备完成验收,并成功导入京东方重庆B12产线,标志着国产OLED核心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有望改变全球显示设备市场格局。

技术突破:从“卡脖子”到自主可控

蒸镀是OLED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,直接影响面板的显示均匀性、寿命和良率。上海微电子的8.5代蒸镀机采用了多腔体联动设计,通过磁悬浮传输系统减少基板振动,确保蒸镀过程中的稳定性。设备的核心部件——精密蒸镀喷嘴采用钼合金材料,耐高温性能优异,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以上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此外,该设备搭载了AI实时补偿系统,能够动态调整蒸镀参数,使RGB像素的对位精度控制在±1.5微米以内,大幅提升面板良率。

产业链影响:降低国产OLED生产成本,加速行业自主化

过去,国内面板厂采购蒸镀设备不仅价格高昂(单台设备售价超1亿美元),还面临严格的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。上海微电子的突破,使得国产OLED产线的设备采购成本降低30%以上。京东方已率先采购两台该设备,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,未来可应用于高端电视、折叠屏手机等产品。

全球竞争格局重塑,日韩厂商加速降价应对

面对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,韩国ULVAC、日本Canon Tokki等设备巨头已开始调整市场策略。据悉,ULVAC近期将其蒸镀机报价下调25%,试图维持市场份额。然而,随着国产设备的成熟,未来3-5年内,中国OLED产业链的自主化率有望提升至60%以上,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。

未来挑战:向10.5代线迈进

尽管8.5代蒸镀设备已实现突破,但在更大尺寸的10.5代线上,国产设备仍面临技术挑战,尤其是大面积蒸镀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问题。目前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已将高世代OLED蒸镀设备列为重点攻关项目,预计2026年前实现G10.5设备的量产,届时中国OLED产业将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。

此次国产蒸镀设备的突破,不仅意味着中国显示装备制造业的崛起,更将推动全球OLED产业链格局的重塑,为中国面板企业在高端市场赢得更大话语权。


栏目导航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电 话:0755-28465106

传 真:0755-28465106

手 机:13728958518

邮 箱:liaoqing@jmxkj.com.cn

地 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发工业园2栋1楼